返回

天唐锦绣房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七百一六章 乱战之地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奇书小说 www.qishupu.com,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隋唐以来,倭人向中原派遣大批遣唐使,学习中原王朝的制度、经济、建筑、医学等等一切先进知识,促使倭国的社会发展出现一个巨大的飞跃。 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在其国土之上尝试推行“令制国政策”,即将原本割据地方的众多势力按照地域分别自治,使其构成如中原王朝“郡县制”之类的行政区划

只不过这一政策涉及了太多各地的风土人情、利益纠葛,需要耗费庞大的人力物力以及利益调和,故而仅仅只是一个构想,尚未真正实施。

但基本制度却已经开始形成,那就是遍及倭国各地的“国”,只不过尚未完成最终的整合便因为虾夷人的骤然入侵不得不戛然而止…… 筑紫国所在之地域位于倭国南端,距离大唐、高句丽相对近一些,自古以来便与这两个地区贸易频繁,所以算是倭国几个比较繁华的地域之一,武媚娘代表

皇家水师不准渊氏一门内附、逗留祖地将其驱赶至筑紫国,在于保宁看来也还不错。

最起码留有一线生机,往后不会派遣大军斩尽杀绝,还有什么不满足呢? 渊献诚却苦着脸:“您有所不知,如今倭国被虾夷人全面入侵,虾夷人由北向南一路势如破竹,倭人节节败退,如今超过半数的倭人都拥挤在九州岛,将其视为‘最后的祖居之地’,岂容外人染指?渊氏一门若被安置于此,定然被倭人视为与虾夷人一样的死敌,他们或许不敢反对唐人的安排,却一定暗地里与我不死不

休……渊氏子孙,怕是永无宁日矣。”

于保宁默然,如此看来渊氏一门极有可能卷入与倭国连绵不休的战争之中,子子孙孙永无宁日……可这与我有何干系? 他看着渊献诚道:“今日为了帮助你们渊氏我被武娘子当众叱责并勒令退还自你那收受的钱帛,整件事我担当风险、劳心劳力、甚至丢了颜面最终却一无所获

实在是让人郁闷呐。我自己也就罢了,权当交了你这么一个朋友,可我为了你的事动用了家族的人脉、势力,最终一无所得没法向家族交待啊。” 渊献诚两手一摊无可奈何:“我又有什么办法呢?整个家族百年积攒之家财都要双手奉上于水师,再无余财答谢先生之襄助,就连前往筑紫国之后如何生存都

成问题,唯有这份恩情始终记在渊氏子孙的心头,来生来世,衔草接环以报。” 于保宁想了想,也只能无奈叹息,谁又能想到武媚娘不仅渊氏一门的钱财全都要,而且一杆子将渊氏一门支去倭国呢?正如渊献诚所言,他们需要水师将其

运输前往倭国,上船下船都在水师的眼皮子底下想要偷藏一块金子都难,族人、家将、奴隶加在一起足足数千人去了筑紫国如何生存?

总不能去种田吧…… 心里越发觉得晦气,本以为能够从渊氏一门手里勒索一笔巨款,又能以渊氏一门累世积攒之财富交好武媚娘,间接讨好房俊消弭之前结下的嫌隙,如此两全

…。。

其美,孰料渊氏的财富被武媚娘一口吞下,自己连根毛都沾不到。 面色难免冷落下来,不咸不淡道:“咱们两家交往已久,彼此之间的贸易也不是一年两年,总有几分香火情份在,没能帮得上你们我也心有愧疚,还谈什么感

谢不感谢呢?只是你们此去倭国群狼环伺、生存艰难,还应早作预备才是。”

渊献诚眼睛一亮:“还请先生赐教!”

现如今渊氏一门已然山穷水尽,要地没地、要钱没钱,被发落至筑紫国那等穷乡僻壤都不知如何活下来,既然于保宁说“早作预备”,那必然是有门路给他。

“你麾下家兵奴仆想必都是能征善战之辈吧?”

“倒也不敢说能征善战,时至今日往昔奴仆散的散、逃的逃、死的死,剩下的都是一些忠心耿耿的义士。” 树倒猢狲散,自从渊盖苏文惨死、平穰城破,往日辉煌鼎盛的渊氏一门自然衰落,逃出平穰城后被唐军一路追击不得已遁入山林沟壑苟延残喘,家兵、奴仆

早就十不存一。

不过也正因如此,剩下的这些家兵、奴仆都是忠心耿耿的精锐,这也是渊氏最后的一点家底。

于保宁喝了口茶水,道:“别说老夫不念往昔交情,等你走的时候老夫送你唐刀百柄、长矛百杆、弓弩百具、战马百匹,以供应你全族在筑紫国站稳脚跟。”

“这可真是……我渊氏再生之父母啊!您能赠送如此之多的军械,于渊氏等同再造之恩呐!” 渊献诚感激得热泪盈眶,自从平穰城破、高句丽亡,渊氏就好似过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举世皆敌,何曾有人这般主动伸以援手?更何况还是最精良的大唐

军械,有了这些军械足以武装起一支千余人的精锐部队,在筑紫国立足倒也不难。

“谁说赠送给你了?”

于保宁脸都黑了,从你身上一根毛没捞到,然后还得搭上这么多军械装备?

你看我像傻子吗? “渊氏此番入倭,身边群狼环伺、几临绝境,可以想象必然陷入与周边倭人的战乱之中,如何寻到一条生存之路极为迫切。种田太慢,采矿太累,即便海贸也

受限于规模难成大器,何不干脆以战养战?”

渊献诚领会错了于保宁的意图,有些尴尬,忙问:“如何以战养战?愿闻其详。” “现如今大唐国内之发展日新月异,不仅各地的基础设计建设如火如荼,采矿、冶炼、水利等等产业亦是蒸蒸日上,这些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但大唐的百

姓每一个都是珍贵无比的,不可能去黑黝黝的矿井下挖矿,更不可能在火热的高炉旁炼铁,所以现在承担这些艰苦工作的都是战犯、俘虏、奴隶……”

渊献诚有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将倭人俘虏贩卖至大唐?” 于保宁捋须颔首:“虽然朝廷从未明令奴隶贩卖合法,但因为亟需大量人口支撑国内建设,所以对此睁一眼闭一眼采取默许之策略,这下年输入国内的奴隶不

…。。

在十万之下。” 渊献诚眼角抽搐一下,咬了咬牙,颓然叹息,因为这些年输入大唐最多的奴隶便是高句丽俘虏,其中“新罗婢”更是闻名遐迩,那些大唐勋贵世家若是家中没

有几个新罗婢都不好意思出门……

但他也明白了于保宁的意思,既然渊氏去往倭国之后缺乏生存手段,那就干脆凭借这数千精锐之士主动挑起战争去俘获周边的倭人,然后转变至大唐。

而洛阳于氏便充当渊氏在大唐的合作伙伴…… 果然,于保宁难掩兴奋:“你们渊氏负责在倭国那边抓人,我于家负责在大唐主持贩卖,价格一定是同行业内最高,等到将于家支援之军械款项偿还完毕,获

利两家平分,你意下如何?”

渊献诚只考虑片刻,便答允下来。 大唐、高句丽、倭国这三国若是论及军队之战力,应以此排序。唐人毫无争议的天下第一,但除去其兵卒的单兵战力确实强悍之外,军械装备也占据了很大

的优势,大唐生产的横刀、陌刀、甲胄、弓弩都是天底下最好的,渊氏的精锐兵卒配上唐军的制式装备,对战身材矮小、军械匮乏的倭人必然是碾压之态势。

渊氏深处筑紫国被倭环伺的确生存艰难,可若是能够将俘虏贩卖至大唐换取更多的生活物资、军械装备,那就完全是另外一番局面了,这笔买卖确实做得。

更何况渊献诚也没什么选择的余地……

……

“好让武娘子得知,渊献诚已经答允下来。”

将渊献诚安抚下来,于保宁便第一时间返回向武媚娘回禀。 武媚娘依旧坐在珠帘之后,闻言淡然道:“这件事做的不错,往后与渊氏的贸易便由于家负责吧。但此时毕竟有干天和,商号不会介入,朝廷更不会插手,一

切后果由于家承担。” 大唐不鼓励奴隶贸易、也不反对,但从国家层面来说绝对不会鼓励这种事,这是大国之担当,也是华夏文化所不能容许的。现在世家门阀私底下从事奴隶贸

易牟取暴利,可未来谁也不知会否有这方面的立法,商号也好、房家也罢,绝不会明面上参与这种事。

“武娘子放心老夫知道怎么做。”

于保宁才不管这种事有什么后果,他现在只在乎能否消弭与房家的嫌隙、能否借此开辟一条获取暴利的途径,只要两个目的都达到了,他就是于家的功臣。

省的自己那位兄长三天两头从长安来信训斥自己…… 不过他却很是赞同武媚娘的用意,甚至不知于武媚娘,这些年“东大唐商号”虽然不断扩张将贸易的触角伸向东洋、南洋的各处番邦、岛国,却很少对其地之土著采取屠杀策略,而是扶持一批、打压一批、拉拢一批,坐拥庞大的武力隔岸观火、坐享其成。

39314556。。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