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宋1138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零六章 纺织园区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奇书小说 www.qishupu.com,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临安纺织园区,坐落在临安凤凰山后钱塘江水流湍急处。这里的江水流速可以打到二米到三米每秒,力量非常巨大,比长江的流速都不妨多让。经过大半年动工,这里已经从一片荒地林木或者是水田池塘变成了大片厂房区。

一座座巨型的水车竖立着,这些水车的直径都已经达到了十米,全是用巨大的木料和竹子还有钢铁制作而成,结构非常紧密而结实,也只有这么大的水车才能够有巨大的力量来带动机器。

一排排厂房沿江而立,一直延伸到了十里之外,这里的厂房就是23家与李奇合作的临安商户所修炼的纺织厂。虽然大半年时间已经过去,但是这里的建筑却只是完成了一小半。

自从见到了新式纺织机的效率,再算了一下投入的成本,和得到的收益,他们就迫不及待的招了大量建筑工人来修建纺织厂,工钱比其他地方出的都要高很多,这也使得很多百姓都加入到了建筑这个行业。

大半年的时间,每家商户也就建了十到二十架水车而已,按照每架水车只够带动两套架纺织机的力量,每家商户也就能组装三四十套水车的样子,弩坊署的第一批一千套纺织机刚好够用。

李大林是一个普通的大宋百姓,他家世代居住在杭州,家里也算有几亩薄田,勉强能够维持一家七口的口粮。

一家人男耕女织,生活倒也过得十分美满,如果一直这样发展下去,不碰上天灾**,或许几十年之后也还是这样,那也不是为‘美满之家’。

不过生活总是有很多意外,自从前两年他的小儿子与人发生官司被抓后,他不得不卖了自己的几亩田地来赎回自己的儿子,这也使得他家的经济命脉就此断绝。

不过在这江南人口众多的地方,就算没有田地也不一定会饿死,为了继续生活下去,李大林全家人都去学了一些小手艺,那就是纺织。从市场上买来一些材料,然后在家纺织成成品布,最后卖给那些商铺,这样每个月也能赚到好几百钱,勉强能够补贴家用。

前两天,李大林决定乘着送货的机会准备去瓦市看戏,他已经半个月没有进城了,这次准备好好放松一下,看一场小型舞台剧,听说梁园棚又出了一个新剧,收费也不贵,只要十文钱,所以他准备去看看,也算奢侈一把,大不了到时候回家就说这次有一匹布的质量差,掌柜的扣了十文就是了。

一台舞台剧的时间也就一刻钟多点而已,舞台剧非常精彩,但是另一个消息却让他欣喜若狂,那就是纺织厂大量招收熟练工人的事情,而是男女不限。让他欣喜若狂的不是这份工作,而是每个月四五贯以上的工钱,为此他还专门到处向人打听了一下这件事情,确认这件事情是真的,而且知道了应聘的地址。

第二天,李大林就带着全家人前往了应聘地点,报名地点设在临安城南区,但他们一家人来到这里的时候,这里已经挤满了人,问了一下,竟然全都是来应聘纺织工的。

23家商铺的招聘点都设在这里,但是每一处招聘点都已经围满了人,除了看热闹的人之外,而真正前来应聘的人则是在商铺方面的主持下进行排队报名,李大林一家人选择了一家人稍微少一点的报名。

报名的地方,摆放着两台纺织机,这种纺织机正是南宋现在所有家庭私人都在用的那种普通的纺纱机和织布机。

应聘的人通常都会先试着操作一下这两种机器,然后如果招聘方满意,就会给你登记,并会与你产签下一份合同,合同签好后,你就是纺织厂的员工了。

直到下午的时候,李大林一家人才全部登记签约完成,他们家总共有四个人都会纺织,其中除了他们两口子之外,还有她的两个儿媳妇也都会纺织。

合同签好后,纺织厂的人让李大林一家人明天早上来这里集合,到时候会带他们去纺织厂上班。

第二天一大早,李大林一家人就来到了此处,然后在所有人都到齐后,纺织厂的人才安排他们,坐上一辆辆四轮马车。

在纺织园区新建的时候,李奇就建议23家商户联合起来修建一条水泥路,这样也方便往那边运送东西。

四轮马车,是在水泥路兴起之后才有人尝试制作的,而做这个生意这正是与秦桧关系非常好的一个官员的亲属。

李奇自己发展了那么大的产业,还帮他的老师,郡王府还有皇室也发展了那么大的产业,所以很多与秦桧一党的官员,就让李奇帮他支招,这四轮马车只是其中一个而已。

相比起两轮马车,四轮马车的优点就要大多了,四轮马车运载的货物要比两轮马车运载的货物更多更重也更方便,如果用来载人,也能够同时乘坐更多人员。四轮马车的唯一缺点,就是对路面的要求非常高,不像两轮马车那样,什么路都可以行使。也只有在水泥路面上,这样的马车才能够兴起。

从临安城通往纺织园区的水泥路长达二十里,水泥路的两边开始是百姓的田野和池塘,但是在快到达园区后却变成了荒郊野外,如果此时这里不是有上万工匠在施工,和那一栋栋树立的厂房的话,谁都无法想象那些商人竟然把作坊建在这里。

一辆马车行驶着,马车里的很多人则是在车窗边向外张望,他们都好奇的看着四周的情景。

纺织园区的情景,和临安城里面的建筑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虽然临安城里面也有很多水泥建筑,但是大部分全是以前的老建筑,和纺织园区的纯水泥建筑比起来,就像是到达了两个世界。

马车停放在了一座厂房的大门前,然后就有人招呼所有人下车,然后带着他们进了厂区。

每一个厂区都有十几座厂房,这些厂房里面每一座都有两套纺织机。又有几辆马车陆陆续续的到来后,厂房里面的所有工人才算聚齐。

所有人都到齐后,有人开始给他们分配工作,每座厂房都安排了四名工人。不过明显今天不是让他们来上班的。,而是让他们熟悉这种新式纺织机的操作。

纺织机的原理很简单,对于他们这些经常纺织的熟手来说,很容易就能上手,经过一天的学习他们很多人都已经勉强会操作这种新式纺织机。

对于这种新式的纺织机的强大,所有人都非常震惊,他们在家一个月左右才能够纺织出一匹布,然而他们却听说用这种新式的纺织机,两个人一天就能够纺织出十匹布,这实在是太震撼了,不过他们看到那庞大的机器后,看到那同时运转的48个‘巨大的’沙锭后,他们对这个速度就豪不怀疑了。

他们家的一台纺纱机最多也才一个沙锭,而这种新式纺纱机却同时运转48个,不说水力机器的速度原本就比人力快,而同时运转的48个沙锭至少相当于他们的48台纺纱机。如果算上机器的速度的话,差不多当于他们平时的上百倍。

这次应聘的纺织工人男女都有,不过大部分都是女性,因为在家纺织的大多数都是女性。如果是在十几年前的北宋,可能女人不会有多少来应聘,因为程朱理学的毒害,让女人的社会地位变的极为低下。不过随着金人攻宋,使得朝廷变的极为虚弱,战火导致百姓流离失所,也使得很多百姓都失去了生存的资本,他们不得不寻找任何生存的机会,这也是女人出来找工作的原因。

不过按照历史的发展,再过十几年或者是几十年,那时候程朱理学又会兴起,什么三从四德,什么饿死是小失节为大,这种理论将会让女性的地位变的越来越低,到时候就算女性出来抛头露面都算是一种罪过。

“爹,纺织厂的事情怎么样了?”李大林刚刚带着全家几个应聘纺织厂的人回来,两个儿子就迫不及待的上前询问。

“已经谈妥了,明天我们就要去那边上班了,按照厂里的意思,我们以后可能就要住在那边了。”李大林说道。

“工钱呢?怎么样?”李大林的小儿子问道。

“工钱按多劳多得算,厂里面说了,四个人合作使用两套纺织机,每织出一匹布,就给我们三十文钱,如果最快一天能够织出二十匹布的话,那么一个月每个人的收入就能够达到四五贯钱。”李大林的小儿媳妇插嘴说道。

“什么?二十匹布?”李大林的两个儿子都以为听错了。二十匹布怎么可能,?一个月他们家四个人全力也才能织四匹布而已,现在他们竟然听到要一天就织二十匹,都有些不可置信。

“是一天织两匹吧?”

“两匹布一匹才30文,一个月怎么可能赚四五贯钱?”李大林说道:“那是你你没看到人家那纺纱机和织布机,好家伙,每台都有半个房子那么大,听人家说那是用的什么水力,不用脚踩手摇它自己就能转。”

李大林的儿媳妇也说道:“你们没看到那个纺纱机,48个沙锭同时纺纱线,我的眼睛差点都看花了。”

ps:刚刚看到这个星期申请的三江酬勤推荐已经通过了,也就是说这本书下个星期有一个网站推荐,我很高兴,这样大家的支持,谢谢几个书友的打赏!万分感谢!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