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宋1138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一十八章 议事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奇书小说 www.qishupu.com,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让他们都散去把。”赵构皱了皱眉头,对于这些人的要求,赵构很是不以为然,他身为大宋皇帝,虽然知道程氏理学对大宋的统治很有好处,但是听过李奇描述的资本主义社会后,他就知道这种学术不适合大宋发展了。

那太监得到赵构的命令后快速而去,而赵构也是看着报纸陷入了沉思。

报纸,就和朝廷的抵报差不多,只不过发行的对象和人群大不相同,朝廷的抵报只是为了朝廷的官员看,而报纸则是向全天下发行。

经过报纸批驳程氏理学的事情后,赵构终于是见识到了报纸的威力,程氏理学在报纸上被批驳,而他们却无法反击,最后只能找到了宫里,在赵构看来,这就是无能的表现,小孩子打架打不赢就找大人帮忙。这点赵构最看不起,但是他也知道这要归功于报纸的作用。

以这几期报纸的发行量来看,想必临安城或者是大宋很多城市都知晓了这件事情吧!而这一篇批驳程氏理学的言论,想必会受到很多人的关注,而关注的人越多,对程氏理学的打击就会越大,这也是赵构想看到的。

平心而论,程氏理学对大宋皇室的统治地位起到了很大的维护作用,如果赵构不是想把大宋变成李奇口中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话,这程氏理学或者不失为一个好的学说。

“或许可以考虑把朝廷的抵报也变成报纸……”赵构喃喃自语,在这一刻,赵构隐隐把握到了舆论对政治的重要性。

一间普通的水泥的客厅中,这里摆放着一张红木雕刻的茶几,还有几排的沙发。这里是吏部尚书晏敦复的家里。

晏敦复,著名词人晏殊的曾孙。少学于《程朱理学》的创始人是程颐。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兼江淮等路经制使。不屈于秦桧等人权势,反对议和。后于绍兴九年(1139)以宝文阁直学士贬知衢州,提举亳州明道宫,为民做了许多好事,后人立祠祀之。闲居数年,于绍兴十五年卒,年七十一。

李奇1138年入仕途,所以也影响到了朝廷的历史发展,原本被贬衡州的晏敦复却还好好的待在朝堂上。这次李奇攻击的程氏理学,就是他老师创建。

对于李奇,晏敦复是非常欣赏的,惊才绝艳,为人亲和,还为朝廷立下了大功。只是可惜了,他与秦桧这个奸臣一党,如果他不是秦桧的弟子,晏敦复都想过把他拉到自己阵营。

对于李奇提出的资本主义社会,晏敦复一直保持着另类的看法,只不过朝廷中大部分朝臣包括皇帝赵构都被李奇侃晕了,这让晏敦复非常无奈。

他是坚定的程氏理学支持者,他认为老师提出的学说极为正确。但是李奇的很多“学说”都打破了程氏理学的基础,特别是程氏理学认为宇宙是万物之源,世间万物都有理,这个理就的道理是天理,推究事物真理,就可以达到认识真理的目的。所以如果无法收敛私欲的扩张,则偏离了天道,不但无法成为圣人,还可能会迷失世间,所以要修养、归返、并伸展上天赋予的本性(存天理),以达致“仁”的最高境界,之后就完全进入了理,即“天人合一”,然后就可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时人欲已融入进天理中(灭人欲,不是无欲,而是理欲合一),无意、无必、无固、无我,以后则无论做什麼都不会偏离天道了。

而李奇提出的《生命的起源与人类的起源》《物理》《化学》《社会的发展》这些理论,都深深的撬动了《程朱理学》的根基。

特别是《人类的起源》和《社会的发展》更是对程氏理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社会发展中,李奇提到了劳动改变了人类的智慧,**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这深深的震动了晏敦复,因为理学认为应该压制人欲,而李奇则认为人欲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看过李奇的新学学说后,他心里有了一种或许李奇提到的才是对的想法,因为很多都已经被证实是正确的,特别是物理化学,他在家更是按照李奇的描写做了一些实验,无一不证明李奇的观点是正确的,而理学则是错误的。但理学是老师一生的心血,他不能容任何人挑衅。

李奇的新学天生就是与理学对立,而现在李奇所在的国民党又势大,就算有任何想法也都不无法实施,于是这两年他都在对老师程颐的理学进行改进,至少要让老师的理学更加的真实合理。

这次的新学开学,一个星期招收到了二十七万学生,这让晏敦复产生了危机感,这些学生都是学习李奇的理论知识,如果任其发展,将来这样的理论知识就有可能一枝独秀,让老师的理学彻底没落,更有甚者,会让传承千年的儒学式微,这是他不能够接受的。

而这次新学招收女学生,更是对他一辈子坚持的底线挑衅,男尊女卑,这是从古至今的道理,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也是理学一直提倡的。但是新学,却彻底打破了理学的桎梏,在晏敦复看来,这是对理学**裸的挑衅。

所以在支持理学的官员商议下,他向赵构上奏撤销新学的奏疏,只不过这奏疏犹如泥牛入海一般沉了下去。

晏敦复没想到新学的反击那么快,在他上奏疏的第二天,国民党就在大宋明报上发表了一份言辞激烈的驳论,把理学贬斥的一无是处,更是指出理学是阻碍社会发展的罪魁祸首。这让晏敦复非常恼火。于是他召集理学人士联名上奏,更是号召一大批士子面圣,想要扳会一局。

只是没想到,几百人面圣都无法得到召见,晏敦复不知晓此时赵构的态度,他只能放弃用朝廷来压制新学的目的。

于是这一天,晏敦复召集了所有理学派官员代表在自己家的客厅议事。此时的客厅中,十几个老者在坐,边上还有一些年轻的后生。

“此事若不阻止,我理学暮矣!”一个六十多岁的老者感叹说道。

“今日请大家来次,就是为了群策群力,想出一个办法来。”晏敦复扫视一眼众人说道:“至少这次新学利用《大宋明报》对我理学的污蔑,我们要反击,挽回劣势。”(实在是无法写出古文对话,见谅!)

“晏老,我们或许也可以用《大宋明报》反击,他们用报纸污蔑我们,我们也可以报纸反击。”突然,一个年轻后生插话说了一句。

“退下,没大没小,这里都是老大人,还轮不到你来说话。”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见年轻人鲁莽,顿时呵斥。

“无妨。”晏敦复听到年轻后生的话眼睛一亮,向那年轻人说道:“你所说不无道理,不过那《大宋明报》乃国民党所设,不可能帮我理学。”

“我们可以自己办一份报纸,这样就可以了。”那年轻人见吏部尚书晏敦复没有责怪的意思,顿时高兴的又说了一句。

“不错,这是个办法,不知众位大人看法如何?”晏敦复含笑点头,向其他人询问道。刚刚这个年轻人提醒了他,既然新学可以用报纸做宣传甚至攻击理学,为什么自己就不能办一份报纸宣传理学并攻击新学呢?

“这个办法可行。”听到晏敦复的问话,叫他那样子,所有人都知晓老大人应该是有了决绝,所以在坐的人纷纷赞同。

“晏老,我还有一个想法,这个想法是我想了好久的。”年轻人见自己的意见得到采纳,顿时大喜。

“混账小子,你又有什么想法,还不快退下。”先前那中年男人见年轻人又在众位老大人面前放肆,顿时呵斥。

“爹爹,我是真有想法……”

“退下……”

“无妨。”晏敦抬手阻止,向那年轻人问道:“你还有何想法?”

“晏老,我的想法是,既然秦桧一党成立了一个《国强民富党》,为何我们不能成立一个党派呢?”年轻人说道:“按照朝廷最近的意思,改制是不可阻挡,虽然改制是国民党提出,但是我们也可以参与,我们虽然没有国民党有优势,但是讨厌秦桧的大有人在,我们可以吸收他们来对抗国民党,这样就能够在朝廷有一定的话语权,到时候再推广理学就容易的多。”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