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复山河 >  第二百八十六章、信念

南京城外。

“内应联络的怎么样了?”

傅皓轩关心的问道。

北虏入寇,拯救了白莲圣国的造反事业。

为了利用官军北上勤王的契机,尽可能的扩大地盘,他只能选择放缓南京攻势。

军事攻势力度降低,但政治攻势却从来都没有停下。

江南地区的士绅,已经被被他们清洗一遍,能抢的都给抢完了。

继续斩尽杀绝,也不能给他带来更大的利益。

改变原来的劫掠策略,转为经营地方,成为了造反路上至关重要的一步。

迈出了这一步,他就是一方诸侯,拥有争夺天下的本钱。

倘若经营地方失败,那么无论他在战场上多能打,都只能一个草头王。

靠白莲教造反没问题,让他们治理地方,那就是纯粹为难人。

白莲圣国打下那么多州府,在恢复生产上,就没有几个能做好的。

圣国颁布的众多法律,基本上都只是看个热闹。

连官员都搞不明白,更不用说去落实执行。

在这种背景下,傅皓轩急需获得读书人的支持。

偏偏前面白莲教杀的太狠,即便是发布了招贤令,前来投奔的也只有一些小角色。

世家大族同白莲圣国有血海深仇,一个个都恨不得食他的肉,喝他的血。

想要改变这种局面,南京就是一个转折点。

能够拿下南京,露出夺取天下的潜力,才会有人下注。

当优势足够大时,以往的仇恨,那都不是问题。

世家大族能够传承下来,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关键时刻识时务。

只要利益给够,那就没什么不能谈的。

大不了丢出一个替罪羊,把以往的杀戮,全部推给死去的白莲圣皇。

有了台阶下,双方就具备合作的可能。

现在的政治攻势,既是为了从内部瓦解守军的抵抗意志,同样也是为了千金买骨。

为后面的投奔者,竖立一批榜样。

“王爷,我们已经收买了不少守城将领。

城中的几大家族,微臣也派人联络过。

他们有所意动,又担心我们说话不算数,还在犹豫中。

目前城中最大的主战派,已经不是世家大族,而是城内的宗室勋贵。

此时里应外合,拿下南京城,应该不成问题。”

胡宇哲当即回答道。

作为一名降臣,能够被提拔到礼部尚书的高位,他没有不卖命的理由。

从投降白莲圣国开始,他就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要么创业成功,成为开国功臣。

要么造反失败,拉着九族一起下地狱。

“干的不错!

宗室和勋贵不投降是正常的,他们这帮前朝余孽,都是国之蛀虫,注定要被清理掉。

既然内应数量足够多,那么少了那些大族配合也无妨。

尽快联络倒向我们的人,里应外合拿下南京城。

打完这一仗,南直隶剩下的州府,都不足为虑。

接下来就可以图谋中原,为鼎定天下做准备了!”

傅皓轩意气风发的说道。

前面进攻南京,那是孤注一掷的豪赌。

此刻进攻南京,已经从赌一线生机,变成了争夺天下。

北虏入寇,打乱了大虞朝的军事部署,为他们创造了战机。

利用这个契机,他不光扩大了战略空间,还营造出了“天命所归”的人设。

外界相不相信,他暂时管不着,反正他麾下的部将们信了。

一个个都在为开国功臣而努力,干活的时候,那是格外卖力。

“王爷放心,臣立即就去安排!”

胡宇哲神色激动的说道。

投降过来这么久,终于到了他表现的时候。

一旦顺利夺取南京,他在造反团队中的地位,将大不相同。

……

深夜,南京六部依旧灯火通明。

自从叛军围城开始,负责主持南京防务的六部尚书和镇守南京的楚国公、武都伯,就很少回家。

叛军围城给他们带来的压力太大,聚集在一起不光议事方便,还能互相鼓励。

歌舞升平,那是过去的事。

现在这种时候,他们可没有功夫享乐。

“北方战事迟迟不见平息,朝廷之前发布的济南大捷,恐怕也有不小的水分。

现在城内人心惶惶,如果迟迟没有援兵,怕是会生出变故来。”

兵部尚书万存义神色凝重的说道。

不知道是不是兵部风水有问题,最近几任南京兵部尚书的下场,都不怎么好。

前任兵部尚书朱景逸自己瞎折腾,死在了战场上,还落了一身的骂名。

前前任南京兵部尚书田志升,牵扯到了贪腐军需案,被朝廷问了罪。

到了他这里,万存义是格外的小心谨慎。

知道自己能力有限,能不折腾,就尽量不折腾。

贪墨虽然存在,但吃相比落网的田志升,要好看的多。

基本上都是按照官场规矩,只拿属于自己的那一份。

按照正常的发展轨迹,他这种谨小慎微的性格,只要不深度掺和到党争之中,都是可以平稳着陆的。

可惜万存义运气不好,上任没多久,就赶上了叛军围城。

官场上的规矩,白莲教叛军可不会遵守。一旦城破,他这个兵部尚书结局注定悲剧。

投降,这个选项是不存在的。

南京城抵抗了这么长时间,战死的叛军数以万计,早就惹火了敌人。

“万大人,没必要太过悲观。

济南大捷就算存在水分,重创北虏肯定是真的。这些事情是要写入史书的,朝廷不可能凭空捏造。

阳春三月马上就结束了,再拖下去就要入夏。到时候温度上升,北虏就要担心马匹中暑了。

北方的勤王大战,最多再持续一两月。到了五月中下旬,北虏就要陆续撤离。

一旦拖到六月之后,受气候的影响,北虏骑兵的优势就会缩小。

何况到了那个时候,能抢的他们差不多抢完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

如果敌人足够理智,现在就该撤退了。跑去进攻济南城,纯粹是脑子有病。

十万勤王大军加上济南守军,他们就算是打上一年,也不会有任何收获。

北方大战一旦结束,南方战场局势也会跟着发生变化。

别看白莲教叛军声势浩大,实际上内部同样矛盾重重。伪帝死了之后,他册封的三王就各自为政。

入蜀的魏逆,我们暂时够不到。可傅逆和卫逆之间的矛盾,却是可以利用的。

最近这些日子,锦衣卫一直在设法挑起两家的矛盾。双方的关系已经势成水火,只是被两个逆贼强行压制了矛盾。

压制的越狠,爆发的就会越猛烈。当矛盾激化的时候,就是他们自相残杀的开始。”

武都伯的话,让众人很是尴尬。

两大反王本身就不和,以锦衣卫的战斗力,制造事端挑起矛盾,完全是轻而易举。

不过那是巅峰时期的锦衣卫,不是现在的锦衣卫。

当初大家忽悠永宁帝废除厂卫后,为了杜绝隐患,对锦衣卫进行了残酷的打压。

无数锦衣卫被送上战场,当了炮灰。其中又以南直隶做的最绝,直接让李牧把境内的锦衣卫打包带走。

没过多久,永宁帝下旨复立厂卫。南直隶这边的锦衣卫,就剩下一个空壳。

毁灭一个情报机构容易,想要重建一个情报机构,那可就是困难重重。

对官员来说,锦衣卫这个监督机构,自然是越弱越好。

万万没想到,回旋镖来的这么快。被他们打压的锦衣卫,反而成了挽留局势的救命稻草。

事实上,锦衣卫的价值远比这高。

倘若没有废除厂卫的事,白莲教叛军就算起事,扩张也没这么容易。

最起码他们拉拢内应,不可能那么顺利。许多被里应外合攻破的城池,都只能靠武力强攻。

“好了,这些揪心的问题,暂时就别讨论了。

自从叛军围城,大家就一直压抑着情绪,也不见出去放松一下。

我们都是一把年纪的老骨头,说不准哪天睡过去,就醒不来了,没必要苛待自己。

明天老夫做东,在翠云楼设宴,还请大家赏光!”

礼部尚书唐和颂笑着说道。

南京六部一直都是养老衙门,有事都推给京中六部处理,典型的位高权轻不用担责。

因为战争的缘故,户部和兵部的权力大幅度增加。吏部、工部、刑部的权力,同样也有所增加。

许多原本该上报京师的事情,现在都是各部自行处理,唯独礼部没有发生变化。

硬说的话,那就是工作量增加,时常发布治丧讣告。

清贵衙门,也需要刷存在感。

不甘寂寞的唐和颂,主动承担起了协调各部关系,联络城中士绅、勋贵、宗亲的职责。

“杀……”

不等众人回答,喊杀声就传了过来。

“外面发生了什么?”

见一名青年将领跑了进来,唐和颂急忙问道。

“诸位大人,大事不好!”

“敌军进城了!”

“北门和南门的守军,同时打开了城门,放叛军入城。

守城……”

获得确切消息,众人瞬间面如死灰。

真是怕什么,就来什么。

“武都伯,我们两个分工。

你带人负责收复北门,我负责带人收复南门。

要么保住南京城,要么就死在战场上!”

楚国公盛弘昌当机立断道。

作为勋贵中的一员,他们家世代镇守南京城,享受着与国同休的待遇。

现在遇上这种事,为了家族荣耀,他必须带人顶上去。

与其苟且偷生,背负千古骂名,还不如死在战场上,博得一个忠义之名。

“好!”

武都伯梁柏宇一口答应道。

同楚国公一样,他同样没得选择。无论是为了宗族,还是为了个人的身后名,现在都必须拼命。

说完,两人直接转身离去,留下众人面面相觑,最后化作一阵叹息。

“诸位同僚,如果还有遗言交代,趁着现在还有时间,赶紧回府去和亲人告别吧!

作为兵部尚书,东南局势糜烂,本官负有直接责任。

现在能够做的,唯有和南京共存亡。

大家都是饱读诗书,一路科考厮杀。靠着皇恩浩荡,才能走上今天的位置。

希望诸位在关键时刻,拿出来我辈读书人的气度来,不要做出令家族蒙羞之事!”

万存义苦笑着说道。

能够活着,没有人想死。

他们都是身居高位之人,有大把的荣华富贵可以享受。

不过人总要有自己的信念。

相比死亡,信念更加重要。

“该交代的,都交代过了,没必要再回家了。

本官是礼部尚书,钻营了一辈子,正事没有干成几件,本就羞于面对祖宗。

活到这个岁数也够本了,没必要为了最后的风烛残年,亏了气节。

来人啦,准备一壶毒酒。

本官怕疼,就选毒酒了,诸位请自便!”

唐和颂笑着说道。

做出了殉国的决定,他整个人都轻松了下来。

“国朝养士两百七十余载,现在南京沦陷在即,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可不能让后辈们笑话。

既然唐兄选了毒酒,那么老夫也选毒酒好了。正好可以一起做个伴,黄泉路上不寂寞。”

一旁的吏部尚书跟着说道。

受气氛影响,原本陷入犹豫的另外三人,也纷纷表态与南京共存亡。

外面的厮杀依旧在继续,原本充满了算计的六部衙门,一下子变得了温馨起来。

看着端上来的毒酒,众人颤抖的举起杯子,同刚才的豪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看得出来,他们对生命充满了留念。

不过在相互对视一眼之后,还是相继一饮而尽。

没有多余的交流,只是在静静等待死亡降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