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军大营。
“东王在蜀地取得突破性进展,兵锋直指成都府,伪朝在蜀地的统治即将崩溃。
只要打赢这一仗,大虞就被我们拦腰斩断了。
反虞胜利,那是指日可待!
……”
卫嘉瑞的话,并没有引起众人的附和,吴国一方的将领依旧冷着脸。
好心借道给楚军过境,结果却被对方一路祸害,搞得他们火大。
如果不是为了顾全大局,双方早就翻了脸。
即便高层极力压制,私底下的火拼,还是没有断过。
尤其是出身九江本地的官兵,更是对楚军恨的咬牙切齿。
这些问题,卫嘉瑞自然是知道的,并且还在想办法解决。
可惜军纪那玩意儿,没有第一时间建立,后续再想整顿,就不是一道命令能实现的。
以往的时候,没有注意到这一点,那是各部分散驻扎。
在自家的地盘上,大家心里还是有几分顾忌。
纵使有人违反军纪,但因为基数较小,没有闹出大乱子。
现在五十万大军云集,还变成了客军,心中的顾忌减少,胆子也就变大了。
哪怕只是少部分祸害地方,在庞大基数加持下,也能酿成大祸。
倘若将领及时制止,严惩违反军纪之人,也能够解决这个麻烦。
可惜吴楚之间,本就存在着不小的矛盾。
双方将领默契的选择护犊子,轻拿轻放的处理方式,让下面官兵的胆子越来越大。
加上混入军中间谍的挑拨,下面闹的很是热闹。
“楚王殿下,现在谈反虞胜利,还为时尚早。
李牧那贼子,可不是好对付的。
湖广落入他的手中,想要收回来,绝非一件易事。
貌似最近这些日子,官军正在进攻湖广其他州府,搞不好现在又……”
尹牧风冷漠的回应道。
不是他想打楚王的脸,主要是政治需要。
大家都是从白莲圣国出来的,以往的时候,还有些交情。
如果不刻意疏远,折腾点儿矛盾出来,吴皇那边不会安心。
叠加上双方本来就存在的矛盾,现在这些话说出来,就成了嘲讽。
“哈哈……
在李贼手中丢城失地,没什么好丢脸的。
当初傅兄的广东,就是被此贼夺了去,再加个湖广也实属正常。
从收到武昌沦陷的消息之后,孤对湖广其他州府,就不再抱有希望。
能够坚持到现在,证明我楚国儿郎,都是骁勇之士。
哪怕遇到李贼这样的强敌,一样敢拿起武器,同敌人血战到底。
好的开头,为接下来的大战,又增加了三分胜算!”
卫嘉瑞面不改色的回应道。
输人不输阵。
反正都是打嘴仗,吹牛逼又不需要负责。
看似在盟友面前争面子,实际上真正争夺的,还是联军指挥权。
私底下的矛盾,不影响双方的合作继续进行。
理论上来说,作为一国之主,身份更高的卫嘉瑞应该占尽了优势。
可惜前线的持续战败,给了吴军借口。
现在的关系僵,一定程度上,也是接下来的话语权争夺做准备。
倘若接受他的善意,凭借之前三王的资历,除非傅皓轩亲自过来,其他人都没资格和他争。
“王爷,有信心就好。
陛下有过交代,接下来的大战,就仰仗王爷了。
在这场大战中,末将会全力配合王爷。
不过最近这些日子,两军私底下积累了不少矛盾,短时内难以消除误会。
为了减少麻烦,接下来的大战,两军只能分开指挥。”
尹牧风面无表情的说道。
原本想争夺联军指挥权的,事到临头他又突然改变了主意。
在这场合作中,吴国占据了一定优势不假,但充当主力的却是楚军。
何况卫嘉瑞还是一国之主,要他充当小弟接受指挥,几乎没有任何可能。
即便是真达到目的,楚军也不会买他的账。
倘若因为内部矛盾,导致联军在前线吃了败仗,主帅可是要背锅的。
考虑到自己的身板子,承担不起战败的责任,尹牧风果断选择退而求其次。
联军的指挥权拿不到,那就保障独立指挥权。
两军分开指挥,卫嘉瑞的不合理命令,他都可以拒绝掉。
纵使吃了败仗,还可以把锅丢给楚王。
涉及到两国联合作战,对错很难捋清楚,国内也没办法深入追查。
这么操作下来,他就立于了不败之地。
只要大军损失不大,无论战争局势如何发展,他都没有责任。
“尹老弟,两军之间不过有些许误会,不会影响大局的。
因为这点儿问题,就分开指挥,未免也太过了。
要知道战场上兵贵神速,只有统一指挥,才能够发挥联军的最大战斗力。
……”
卫嘉瑞当即劝说道。
这场战争是为楚国收回湖广,吴国更多是为了自身战略安全参与。
利益大头在他们这边,自然要更加重视。
为了拉拢吴军,从一开始他就放低了姿态。
“王爷,如果您真的重视这场战争,为何不答应陛下的条件呢?
用遍地是山的浙江,换天下粮仓湖广,您又不吃亏。
一旦交易达成,陛下亲率大军过来参战,到时候两军合力,何愁破不了官军?”
尹牧风的话,把卫嘉瑞气的想吐血。
从纸面数据来看,乱世之中湖广确实比浙江重要。
问题是现在的湖广,大片疆域都在官军手中,浙江可是全在吴楚两国手中。
虽然受战争影响,导致浙江经济大幅度下滑,可经济底子还在那里摆着。
坐拥南直隶和浙江的吴国,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还有全世界最发达的制造业。
稍微经营一下,就能够在天下争夺中,大幅度领先群雄。
楚国和吴国是盟友,可同样也是竞争对手。
如果只能拿到湖广全境,这笔交易也不算亏。
怕就怕交易达成,吴国先拿到了浙江,他们的湖广却还在官军手中。
“这笔双赢的交易,孤自然不会拒绝。
只要你们助我拿下湖广全境,本王就退出浙江。
本王可以用白莲圣母的名义发誓,绝对不会食言,否则必受乱箭穿心而死!”
卫嘉瑞当即打起了包票。
交易顺序非常重要,这关系到自身的战略安全。
乱世之中,各种承诺保证,全部都是虚的。
白莲圣母,顶多忽悠一下底层官兵,高层根本没有几个人信。
真要是发誓有用,他们这些人,早就死在了誓言反噬之下。
当初在起兵前,他们也是发过誓的。
后面为了自己的利益,一个个都背信弃义,在关键时刻出卖白莲圣皇。
相对而言,他卫嘉瑞还算表现好的,虽然没有全力救援,最起码派出了一支援军。
……
武昌,城门楼子上。
看着城外飘扬的叛军旗帜,李牧的神色也凝重起来。
不是他坐以待毙,纯粹是连续几次军事行动,均以失败告终。
叛军吸取了之前失败的教训,不光派出了大量的探马,还学会了结硬寨。
哪怕是临时行军营地,四周布满了壕沟、陷坑,还有各种陷阱。
叛军每天一半的时间,都折腾在了营地上,行军速度堪比蜗牛。
无论是伏击,还是去偷营,都不具备实施条件。
派出去的官军,除了搞搞破坏,进一步迟滞敌军的速度外,就只有猎杀探马的战绩。
找不到出击的机会,不喜欢冒险的李牧,选择了保守战术。
“怎么样,可曾发现敌军的弱点?”
李原关心的问道。
武昌保卫战再次打响,勋贵集团的最强的武装力量都在城中,这次可不允许输。
“除了吴楚两军营地,距离略微远了一点外,基本上没有大问题。
从搜集到的情报看,叛军成长的速度非常快。
相比从前那个打仗凭感觉的草台班子,现在已经走向了正规化。
在营地布置上,完全按照兵法上教的,一板一眼执行。
或许在各部配合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就目前的局势来说并不致命。”
李牧摇了摇头说道。
事实证明,战争最能教人成长。
连续多次吃亏之后,叛军高层现在也学乖了。
摒弃了花里胡哨的战术,直接利用自己的兵力优势,用官军打起了呆仗。
以往的军事胜利,除了麾下士卒能打外,还有就是建立在对方犯错上。
截止到现在,叛军尚未出现致命的错误,此时出击就是正面血肉碰撞。
这样的打法,纵使官军能够获胜,士卒也会损失惨重。
“那就直接固守吧!
城中的存粮,足够一年之用,我们耗的起。
外面还有官军在收复失地,拖的时间越长,叛军的控制区就越小。
等收复了湖广全境,这些部队也会过来参战,到时候兵力差距就没现在这么悬殊了。”
李原当即表明了立场。
身上的战绩少,也不影响他理论基础扎实。
做不到出奇制胜,更做不到奇正结合,但正招打法他还是很熟悉的。
“这确实是一个办法,不过还要给叛军施加压力。
大兵团作战,最是考验主帅的耐心。
叛军看起来很有章法,但我就不信卫逆是军事天才,真能协调六十万大军作战。
我们看不到敌军的问题,不等于他们的问题就不存在。
江西安稳了那么多久,叛军把江西当成了老巢,是时候让广东那边动起来。
人在慌乱的时候,总喜欢做点儿什么。
通常这种时候做出的决策,失误率都要远高于平常。”
李牧微笑着说道。
原本准备把叛军敲零打碎,逐个进行击破。
结果敌军被他给吓倒了,一个个都谨慎的不行,完全不给他施展的机会。
没法速战速决,那就只能打消耗战。
不过这样一来的话,该着急的就是叛军了。
六十万大军在前线作战,想要保障后勤供应,没有上百万民夫是很难完成的。
如此高强度的动员,非常考验组织能力。
哪怕诸萧何再生,面对如此复杂的调度,也难免不出纰漏。
前期可以靠囤积的物资支撑,相对而言压力会略小一些。
等拖上几个月时间,叛军就会感受到,为何战争被誉为吞金兽。
大量的物资被消耗在半路上,对丧失了湖广粮仓的卫逆来说,绝对是最棘手的难题。
“不光广东那边可以动起来,中原地区的官军,也不能让他们闲着。
辽东那帮家伙,整天牛皮吹上了天。
现在我们拖住了叛军主力,也该他们表现一下了。
施家不是想要出任辽东总督嘛,那就给他们这个机会。
只要他们能收复南京,我们就支持他们。”
李原似笑非笑的说道。
以往的时候,辽东镇在大虞朝,一直都是独一档的存在。
随着两次济南大捷之后,辽东镇在军中的地位,遭到了严重冲击。
外界普遍把两广镇,同他们列为了同一档次。
在一些人眼中,甚至认为两广镇的战斗力更强,北虏的首级就是最好的证明。
作为右军都督,李原就没少受辽东镇的气。
那帮家伙抱紧了文官的大腿,完全不鸟都督府的命令。
勋贵高层全力扶持嫡系武装力量,一定程度上也是被他们给刺激出来的。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其他边军也贡献了一份力量。
迫于政治需要,再怎么不满,对边军也只能尽量拉拢。
恶劣的局势,让勋贵们意识到,再不采取行动就要被挤出权力中心。
等到勋贵系武装,再次立了起来,勋贵们的立场很快发生变化。
辽东镇和朝廷关系闹僵,勋贵们也是出了大力的。
在北虏入寇期间,文官们拼命的捂盖子,勋贵们则在一旁掀桌子。
许多隐藏的问题,被捅到了永宁帝跟前,加剧了皇帝对文官和边军们的不满。
勋贵系能够拿下一众总督的位置,也是前期铺垫的结果。
作为竞争对手,支持施家人出任辽东总督,纯粹就是一个画饼。
收复南京,可不是说说那么容易。
尽管历史上守南京的势力,就没有谁真正守住了,那也不是一群旱鸭子可以攻破的。
“叔父,言之有理。
那些边军一直闲着,白白浪费朝廷的钱粮,也不是办法。
不奢望他们收复南京,拿下江北地区,总是能够完成的。
陛下早就等的不耐烦了,现在献上平贼策,正是最佳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