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刚才听到对方说话的时候,就已经猜到对方应该是同行了。

不过直接带着病人找上门来治病,这还真只有他们军区医院的人做这事儿,上次找上门的是旁边那个老兵的老婆。

这次又换成其他人了。

而且他说的内部人员也很好猜。

除了老兵,应该就是之前在他这里治过病的谢老他们一众人了。

方言站起身,对着他们说道:

“来先坐下来慢慢说。”

接着老范很快的找来了其他的椅子,让众人都坐下。

这时候方言观察患者,行动看起来非常困难,就像是被绳子捆绑着的犯人一样,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要是不牵着扶着肯定会摔跤。

等走到了椅子边要坐下的时候,整个人都有些绷紧。

看起来浑身都处于一种半僵硬的状态。

刚才说了那么多的信息,重点其实就是诊断患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广泛粘连、蛛网膜炎。”

等到他好不容易坐下后方言来到他身边,开始对他进行检查。

“现在能说话吗?或者说能听懂我说什么吗?”方言对着患者询问道。

“可以。”对方点点头。

这个时候人还是清醒的,可以交流倒是不错,方言对着他询问道:

“左眼现在完全看不到吗?”

“完全看不到。”对方摇摇头。

“那右眼?”方言又问道。

对方回应道:

“看得模模糊糊,眼前像是有一团雾气似的。”

方言对着他又询问:

“你现在左边身体的上下肢还是处于麻木的状态吗?”

患者点点头说道:

“没错,就像是被什么东西包裹住了一样,脖子和背部都是硬的掰都掰不动,而且头痛,肩膀和背部沉重得就像有石头压着。”

说完他还补充一句:

“我感觉我的上半身好像有些发肿……”

说到这里军医魏庚对着方言说道:

“不是感觉,是他的身体确实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肿,特别是上半身。”

方言点了点头,然后来到患者背后查看。

发现果然在颈部位置有一个肿块,使用罗氏正骨法的触诊手段摸,没有摸到边缘。

这个也可能和他浑身肿胀有关系。

接着方言让患者张开嘴,查看他舌苔舌象。

发现其舌苔淡白腻。

方言又检查了一下患者下垂的双手,刚才在被人搀扶的时候还是正常颜色,此刻下垂后没多久就已经变成紫红色了。

方言争取拿了起来,高举过头顶,结果那只手依旧还是保持紫红色,许久都不消退。

“方大夫,怎么样?”魏庚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方言说道:

“稍等,我再把把脉。”

方言一边把脉,一边对患者问道:

“刚才说你有怕冷,心慌,眩晕,失眠这些症状,你还有没有什么要补充的,或者是要修改的?”

患者想了想说道:

“还有我吃东西,感觉没什么胃口,不想吃,之前吃的很香的东西,现在一点都不香。”

“还有其他要补充的吗?比如说有没有上半身痒这类的。”方言继续问道。

患者摇摇头说道:

“痒倒是不痒,因为我现在半边身子都是麻的,有时候会突然一下失去意识,反应过来的时候,可能过去了几秒钟,有可能过去了几个小时,哦,对了,还有说起来,我这背上像压了一块石头,一天比一天重。”

“嗯……除此以外应该没什么了。”说完他确定的对着方言说道。

方言点了点头,接着将他左手右手全部都诊断了脉象,

诊断出来的脉象是:脉沉细伏。

这是三种脉象。

脉沉指脉象轻取不应,重按始得。意味着病邪在里,病位较深。

一般来说,沉脉主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比如,当人体受到外邪侵袭,邪气深入脏腑,或者人体本身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内郁等情况,都可能出现沉脉。

脉细即脉道狭小,指下感觉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

细脉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又主湿病。

因为气血不足时,脉道不充,所以脉象表现为细,而湿邪阻遏脉道,气血运行不畅,也可能出现细脉。

脉伏是指脉象重按推筋着骨始得,甚至伏而不现。

伏脉主邪闭、厥证、痛极。

当邪气闭阻,气血不得宣通,或突然发生晕厥、剧痛等情况,气血运行受阻,脉象就可能表现为伏脉。

结合之前的种种情况,方言开始快速的分析起来:

患者面色晦暗,行动僵硬如缚,双手下垂紫红这是久瘀不散。

舌苔淡白腻是寒湿夹痰浊。

颈背肿胀有肿块是痰瘀结聚。

语言断续,偶发意识障碍为清阳不升,痰蒙心窍。

除此以外还有,畏冷、纳呆、背如压石,可以归为阳虚湿困。

至于左半身麻木,右眼雾视则是痰瘀闭阻经络,会突发意识丧失是痰瘀上蒙清窍。

脉沉细伏沉主里,细为气血虚,伏乃邪闭深重,颈背触诊僵硬如板寒湿凝滞太阳经。

头部是众多阳气汇聚的地方,背部是督脉阳气汇聚之处,人体上部阳位的阳气不通畅,所以头痛得就像要裂开一样,背部沉重如同被石头压着而且还怕冷;清阳之气充实于四肢,阳气不能正常运行,血脉就会痹阻不通,所以会出现四肢麻木、腿部发软的症状;阳气不能正常宣发,那么肌肤的腠理就会闭塞不通,气血就会瘀滞不畅,因而会出现腰部以上肿胀的情况。

综合脉象和症状来分析,这个病症是由于严重感受了寒湿之邪,人体的阳气被阴寒之邪所遏制,脉络痹阻不通,气血运行不顺畅所导致的。

治疗不能一步到位,应该分层次三步递进。

先通太阳,次破脑络,终填髓海。

急则开太阳,温通破寒凝,解决颈背僵痛、双手紫红。

缓则搜脑络,用朱老的虫药方,破顽瘀,针对蛛网膜粘连、视力障碍。

终则补肝肾,填精荣脑髓,修复神经损伤,防复发。

想好过后,方言重新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魏庚走了上来,再次问道:

“不知道方大夫有没有头绪了?”

方言对着他说道:

“实不相瞒,这个病从1972年到现在,已经快六年时间了,拖到现在是“络病”中极为严重的程度了,可以说是我目前见过最严重的症状,也不为过,所以治疗起来的话会有些麻烦。”

魏庚听到后点点头:

“明白。”

同时他心也提了起来,因为很大概率,方言会拒绝治疗了。

不过接下来,他却听到方言接着说道:

“所以,你来决定,到底是我开药你拿回去治疗,还是把患者留在我们这里治疗?”

“毕竟患者是你的,这事儿还得你自己来决定。”

“嗯?”听到这里,魏庚一愣。

没想到方言居然考虑的是这个,他很快就反应过来,在方言这里治疗,那就算是治好了,也是方言的功劳,如果方言开药,他拿回去治疗,虽然还是方言在治疗,但是这属于是魏庚找的外援,属于是他的人脉。

简单说一个属于转院,一个属于会诊。

这性质上就完全不一样了。

也就是说方言明显是已经找到了治疗的方案,现在是打算卖他个好呢。

魏庚听到这里,都想给方言磕一个了。

他不出名谁出名?太伟大了!

“那……那还是我拿这药方子带回去治疗吧。”最终魏庚还是接受了方言的好意。

方言点点头说道:

“那好!我这就把医案和处方都写给你。”

接着只见他拿起笔,刷刷的写道:

‘第一阶段:温通太阳,化痰开闭’

‘内服处方——葛根汤合桂枝茯苓丸化裁’

‘葛根30g(解肌透邪,专治项背强几几)’

‘桂枝15g(温通太阳经脉)’

‘麻黄6g(开腠理,破寒湿外束)’

‘茯苓30g(利湿健脾,截痰源)’

‘桃仁12g(活血通络,润肠通瘀)’

‘川芎20g(上行头目,下行血海)’

‘白芥子9g(涤皮里膜外之痰)’

‘细辛3g(通窍止痛,破阴凝)’

‘生姜15g(助麻桂发散,和胃止呕)’

‘大枣10枚(护胃气,防麻桂伤津)’

‘第二阶段:虫药搜络,破瘀通窍’

‘内服方——用朱良春虫方加减化裁。’

‘全蝎6克,研末冲(通络止痛,破脑络顽瘀)’

‘水蛭5g,焙干研末(软化血管粘连)’

‘地龙12g……’

每一道方子每一味药全写得清清楚楚,就像是要喂到他嘴里似的,又像是要让魏庚被人问道后可以对答如流,写完过后方言又继续写道:

‘外治法:药熨颈背。’

‘方药:吴茱萸50g 艾叶50g 威灵仙30g,粗盐炒热布包。’

‘操作:沿督脉(大椎至至阳)、膀胱经(天柱至肾俞)反复熨烫,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写完到这里,方言顿了顿,像是想到对方是西医,于是又在上面,快速的画了一个图解,将准确位置标注了出来。

看到这一切的魏庚都差点给方言跪了,这哥们儿真是太给面儿了,怪不得这么年轻,有如此成就,这太应该有了!

PS:更完这章还欠大家92000字。

今天冇了,明天请早。

老凤努力码明天的去了。

另外给大家说一个事儿,明天老凤要出去开个会,大概两天时间,这两天时间只能更新6000字基本章,到时候回来后,每天一万二还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