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  第211章 苏卿以为如何?

只待苏武坐定,天子却也上下一打量,只道一语:“当真好身板……”

“陛下谬赞……”苏武不知何事,稍稍还有几分紧张,但转念之间去想了想童贯之语,便也定了一下神。

就听天子来问:“说说你年少之事……”

年少之事?这个问题有点麻烦,苏武得编一下:“少时,家中不算贫困,吃得饱穿得暖,读过一些书,后来……父亲早去,母亲也走,半大之时也是无奈,卖了大屋换了小屋,如此长大,也帮着邻里做些活计,也在街面浪荡一二,与江湖辈学了几手拳脚,后来入了衙门办差,得知县相公看重,也就成了县衙里的都头……”

其实都是真话,但真话没说全,留了一些可以脑补想象的空间。

天子点头来说:“想来少时多读书……”

苏武不答话,只管让天子这么想就是了。

又听天子来说:“程万里着实不错,乡野之中拔擢了你,还把你变成了他家女婿,哈哈……聪明人啊……”

苏武明白了,这天子寻他来,就是拉家常的,这位天子好似也喜欢拉家常,但显然也有目的,大概就是想要对苏武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苏武也笑:“程相公抬举之恩,自不能忘,未婚之妻,更也是良人,此乃臣之福也。”

“是吗?如此良人,那寻个机会朕当也见一见才是。”天子笑着,当真没有那般天子之威严,这一刻,天子仿佛就是邻里长辈一般。

“陛下如此隆恩,更也是臣之福也!”苏武如此说着。

皇帝摆着手:“你也不必如此拘谨,寻你来,也是有事要问,毕竟你是那战阵骁勇,就问问你辽国之事,你当说几番肺腑之语来与朕听听……”

原来是真有正事,苏武便也在想,这件事,那些相公们与天子定然不知商量了多少次,此时还来问苏武,那当也是有担忧……

不免也是怕输,真若输了,许多事难以收场。

苏武不免再想,天子来问,问的是什么?问的当是一个信心。

苏武便来答:“陛下所问伐辽之事,臣以为,定当要战,不仅要战,还要大战,自古北地游牧渔猎,虎狼之辈也,也向来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伐辽得燕云,乃国门之大计,至于北地,不论是辽胜也好,还是金胜也罢,只要得了燕云,得了燕山,我大宋万年无忧!”

天子便是再问一语:“胜败如何?几分胜来几分败?”

苏武立马就说:“此番,精锐大军就要入京,陛下当亲自观瞧各部之雄壮,若臣来言,百胜而无一败也,陛下仁德,将士效死,钱粮丰足,辽人本已是强弩之末,更也腹背受敌,我军岂有不胜之理?”

天子闻言,好似真松下一口气去,点头:“好啊……”

却听苏武又来一语:“臣也请命,此番若战,臣定当百死阵前,不负陛下之恩!”

天子陡然还真有几分感动模样,看向苏武的眼神里都有激动,只管一语来说:“好好好,有你此语,朕无忧也!”

苏武还觉得有些诧异,这位天子,这么容易感动的吗?

那苏武再来:“若伐辽而去,臣以项上人头作保,攻城拔寨,若不复燕云之地,有死无生!”

天子立马摆摆手:“不必如此而言,朕不知读了你多少捷报,岂能不知你是乃奋勇敢死之人?小胜小败,乃兵家常事,只管从容而战,只要克服燕云,朕定当将你重重封赏!”

“拜谢陛下之恩,臣当百死无悔!”苏武只管把话说得满,他好似悟到了一点,这位陛下,其实真的很好打交道。

这位陛下身上带着一种天真!

很少见很难得的天真,或者也可以换个词,纯真。

天子笑着,忽然说道:“听闻你昨夜狂放不羁?”

苏武一愣,装个尴尬点头:“陛下恕罪,许是多饮了酒……”

“狂放不羁也好,自还真有大唐之风韵也,不比朝堂之上,老气横秋无数,文人也好,骚客也罢,岂不知真性情才最动人,朕最喜欢真性情,如那书法丹青,最是要个不羁,不羁才是上上乘……”

天子含笑而言,笑容里,教人如沐春风。

苏武心中也是意外,没想到,这般还对到天子的脾气了?

头前,苏武是想着文人如何起名头?办法有很多,捷径也有,那就是与人吵,与人骂,把自己放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如此,搏名极快,即便有人不喜,但所有人下意识里,就会真的把苏武当做一个文人来看。

此时再看,没想到天子竟会喜欢这样的人。

也许,艺术,就是追求一种自由,灵魂与思想上的自由,艺术造诣高的人,莫名就会亲近自由,喜欢某种特立独行。

苏武这算是歪打正着,还真对了天子的脾气。

但苏武也知道,艺术家干不好皇帝,就好比有一个人,是一个落榜的艺术生,便是政治能量巨大。

艺术家的自由与奔放,乃至特立独行,在政治上,会是灾难!

苏武只言:“也是臣无状,不曾真有座师,也不曾上过府学太学,不曾真考科举,对许多事,少了几分规训与敬畏……”

“就当是这般,这般才是好,哈哈……就如你而言,那些规训与敬畏,便教那些人老气横秋,无趣得紧……”赵佶哈哈在笑。

却是又道:“苏卿,你既是狂放之辈,便来看看,便来说说,说说这艮岳如何?”

苏武一个头两个大,便也假模假式举目四望,这艮岳如何?自是牛逼炸了,但得说出个所以然来。

得找词!

苏武知道,自己好似找到了与天子相处之道,每个人与天子相处的办法不一样,都有独门秘诀,苏武好似也摸到了门槛。

那就得好好想……

苏武起身,左边看看,右边看看……

评价艺术,这是一件极难之事。

但好在苏武有见识,慢慢来开口:“陛下,要说景致,已然到得绝顶之处也,视野看去,不论哪边,那是层次分明,构图巧妙,色彩搭配更是一绝,乃至轮廓线条也暗含道家至理,连光影都有巧思其中……更带生机勃勃。景观景致画面,不论是书画也好,还是造景也罢,其实通的是人心,通的更是人之情感,情感之处,玄妙不可言也,却可感受……”

苏武说到这里,稍稍一停,也要观察一下老板的反应。

不想天子竟也站起来了,只是一语来:“妙极,书画造景,通的就是人心,通的就是人之情感,且细细再说!”

苏武心中了然,也定了定,那就再说:“感觉知觉而起,表象思维发散,情感联想再通,若简单而言,就好比是看到一个什么场景,心中生出什么感受,或是怡人,或是心旷,或是伤悲,或是激愤,或是五味杂陈,此乃书画造景之意也,意境之道,大概在此!”

苏武已然是侃侃而谈,便等天子反应。

天子已然皱眉在说:“苏卿此语,深得朕心,以往朕心知,却难言,未想苏卿竟能如此深入浅出而言明,苏卿之造诣,当真非凡,旁人不可比也!”

“陛下谬赞!”苏武自要谦虚,真说起来,这一番话,什么艺术鉴赏概论,什么艺术赏析原理,不知多少人研究得透彻非常……

天子又说:“那你再说说,艮岳之造景,还有哪些缺失之处?”

苏武立马皱眉,这真是有点为难人了,脑子里飞快在转,忽悠艺术家皇帝,该怎么忽悠?

想来想去,只当慢慢来说:“不知陛下可当真想过雅俗之分?”

“嗯?雅俗……”天子有些语顿,要问他如何分辨雅俗,那他自是信手拈来,当真要问他是怎么分辨出来的,他还真一时有些说不清道不明。

天子便道:“苏卿且来说说看……”

苏卿自来说:“陛下容禀,臣斗胆乱言。若是一般雅俗,不外乎德行之别,德高为雅,行粗则俗,不在此论。今日论书画造景之道,那便要说其他,一说独特,便是特立独行。二说突破,便是再上一乘。三说新意,世所不见也。不独特,不雅,无突破,不雅,无新意,也不雅。如此,便是雅俗之别!”

苏武是进状态了,艺术,他懂得不多,艺术家,他懂!

就看天子,竟是双手一击,噼啪一声:“妙,甚妙,此言甚妙也,教朕豁然开朗,艮岳之缺失,便是处处皆精致,但处处不出先人之意境也!原道差在这里,苏卿大才!”

苏武立马把话往回说:“就好比陛下之书法,那便是大雅之道,独特,新意,更从前人之笔触里突破而出,似鹤膝,似竹节,似钩刃,是险中求衡,是柳叶随风,此乃雅到绝处,大道之成!”

天子两眼放光,几步走到苏武身侧,满脸是喜:“苏卿今日来得真好,不召苏卿今日一会,何以能听得如此大言?这艮岳,朕常有自得,却也常有不喜,寻求不到其中毫巅之妙,今日当真醍醐灌顶,但问苏卿,以苏卿之念,造景之道,何以大成?”

苏武眉头已然皱到一处去,这真是赶驴上磨,装一下,就得一直装,装得是一发不可收拾……

这么装下去,苏武岂能心中不虚?

也想,幸好不是遇到一个木匠皇帝,木匠之道,苏武便是装都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硬着头皮接着装:“陛下,臣以为,道法自然,自然之道,在于浑然天成,所谓造景,不外乎想把自然之道搬进家宅之中,此本就是想偷天之机,何其难也!”

“对,对对对,造景之道,便是偷天之道,原来这般之难,如此一语,朕倒是少了几分不喜不快,偷天之道,何其难也!”赵佶点着头,似乎真有深思。

却是苏武再言:“一景去,是云卷云舒,一景来,是疾风劲草,再一景,是遮天蔽日,再一景,是大木参天,又一景,是碧波荡漾。天地为绢,人为笔,水云草木山石为墨,如此勾勒。要说大成,实无以大成也,陛下恕罪,人力有穷时,臣道不破天机……”

说完了说完了,苏武擦着额头。

却是天子也在点头:“然也,朕这艮岳,搬天下入家宅,何以能比天机?怕是此生无以大成了!”

天子言语之中有些失落……

苏武立马再来:“倒也不然!”

“嗯?苏卿高语!”天子还真有点讨教的模样了。

苏武拱手再说:“天下尽在陛下之手,天下之景,便是陛下之景,造景之道,岂不已然大成乎?”

“哈哈……”天子立马一手在负,一手捋须:“此言,深得朕心,苏卿,知音也,高水流水不过今日,一遇苏卿,天地皆宽,此今日之大幸,幸甚至哉,当酌几杯。”

却看天子忽然把苏武的手一牵,往那亭台里的桌旁去坐,苏武倒也不反抗,只管让天子牵着走。

不远一旁,还有梁师成,自是要去吩咐酒菜之事,却是面色上也是惊诧不已,只问天下能人何其多也?

当面苏子卿,这都是什么本事?这都是哪里学来的本事?哪里有教这般本事的地方?

也想,读书人,就是不一样,这番话语,梁师成是听都听个一知半解,这真是学不来。

便也更知,这皇城之内,天子身侧,往后又要多加一个人了……

此人,名叫苏武!

倒也习惯了,天子身边,时不时就要加个人,有人来有人去,有人走有人留,倒也不知这位苏学士,能留多久。

只管把酒菜上去,且看高水流水,相谈甚欢。

天子皱眉在反思,也说:“今日苏卿大言无数,朕也在想,这造景之道,人当在外,不当在其中,人若处处皆显,便是匠气十足,亦如写字,匠气不脱,终究贻笑大方……”

苏武也点头,顺着来说:“陛下所言在理,但若真去深思,造景之道,匠手要去,但人可不去也,人本就是自然之灵,本也就是自然,本也就是一景,有人,才是天道。”

“嗯,有理,是去匠手,不是去人。”天子点头,却是又道:“那太湖石,倒也不必来了,虽是奇特,却是匠手,已然足够。”

苏武闻言一喜,这又是歪打正着?千里迢迢运草木等物,虽然也靡费无数,但比起运那太湖石来,不知轻省了多少。

这百姓,可少苦一点了。

却听天子忽然抬手一比去,又说:“那里,当有个遮天蔽日,造景之木,不该全在寻奇,而多在意境,若是那一出遮天蔽日,再得节气一来,迷雾一起,岂不意境深远?”

苏武心下又是一沉,遮天蔽日要什么?要参天巨树,要冠幅伸展,还得从远方运到京城里,还能栽种活下来。

这好似比运石头还难……

要了命了真是……

还听天子来问:“苏卿以为如何?”

苏卿能以为如何?具体操作,他自是不行的,若真问苏武,苏武真想说,把艮岳弄成光秃秃的山最自然!

“臣只不过是言语来说,并不曾真正造过景致,若真论造景,自还是陛下造诣深厚!”苏武如此来答。

天子便笑:“无妨,造景与赏景,本也两道,只管到时候,再请苏卿来赏就是!”

“臣不胜荣幸!”苏武答道,这天子,救不了的,便是如何也不可能停得下这般折腾。

“朕有丹青,稍后赠你两幅!”天子待人,那不必说,自是不错。

“拜谢陛下隆恩!”苏武起身来拜。

天子伸手去拉:“不必客气,往后闲暇,常来就是……”

“臣近来也多忙碌,各部皆在入京畿,那贼首就要入京了,校阅之事,不敢懈怠。”其实,就是苏武不愿常来,虽然这是捷径,但他看赵佶,其实来气。

这捷径,有时候真不好走,不是有多少人为的阻碍,也不是苏武不擅长,而是苏武心中有一个关卡,有时候着实难过去。

“嗯,公事繁忙,但人活一世,不皆是蝇营狗苟,更不全是功名利禄,也当常常超脱凡尘……”道君教主天子来言。

苏武听得心中就气,这是皇帝能说出来的话吗?为你阅兵,为你打仗,倒成了蝇营狗苟功名利禄!

最让苏武难受的,便是他还要接一语来:“陛下圣明!”

“哈哈……吃酒!”天子竟也作请。

苏武起身一礼来吃。

一顿便饭,几杯小酒,吃得无比难受。

只待吃完再有闲谈几番,苏武才起身告辞。

却是临了,天子还言:“苏卿,有一事要与你说一说才是……”

“陛下吩咐就是……”苏武答道。

“那樊楼,你可不能再也不去了,当多去!”天子答应李师师的事,他也当真放心上。

“啊?”苏武还愣了愣。

“多去多去……”天子笑着。

“哦,遵旨!”苏武点着头,躬身慢慢退去。

退远之后,转身再走,行在宫道,本是那小太监引路而来,也本该是小太监引路而出。

却是那梁师成忽然亲自来送。

苏武岂能不是一礼:“见过梁太尉。”

没错,梁师成也有太尉之衔,甚至开府仪同三司!他更也是朝堂内外一方巨擘,能牛逼到什么程度呢?世人称之为“隐相”。

他能胆大到什么地步呢?模仿天子笔迹出诏书。

当然,他也不是什么大才之辈,也写不来诗词歌赋策论,但他就是肯下苦功去模仿天子笔迹,甚至有时候,是天子懒得写,让他来写,能写得许多人辨别不出真假来。

也是此人,惯于吹嘘自己是苏轼的私生子。

梁师成笑着开口:“苏学士大才也!”

“见笑见笑……”苏武挤着笑脸,今日这脸,多少有些笑僵了。

“苏学士住在何处啊?”梁师成又问。

“住在枢密院不远,便是京东程相公的家宅。”苏武答着。

“哦,如此啊,多少有些不合适,虽然乃翁婿之亲,但怎能是赘婿之法?旁人听得,不免也是笑话,这般……我啊,给你寻个宅子,你暂住一二?如何?”

说着,梁师成已然就看苏武。

苏武岂能不知,这是试探,试探的是亲近的第一步,这手段也高明,也不说送,先是暂住,若是住习惯了,那就是送。

送了,往后就当多感谢多走动,再往后,自不用说……

招揽之意也!

还是那种不好拒绝的招揽,苏武一言来:“如此,再好不过!”

“好好好,明日,不,今日,今日午后,自有人寻你去。”梁师成笑得开心。

“多谢梁太尉!”苏武一礼。

此时此刻,不知为何,苏武陡然不那么愿意走捷径了,浑身上下不得劲。

他以为自己应该是如鱼得水,应该是驾轻就熟,他低估了一切,低估了这座汴京城与他的三观之差别。

他本以为是能忍受的,现在,却难受得紧。

却听梁太尉也说:“你也姓苏,我本也姓苏,我本就是大苏学士庶出之后,你竟也成了苏学士,哈哈……造化也,你我,本也是一家……”

苏武岂能不笑?笑不出来也得笑,只管点头:“那是下官之荣幸。”

“苏姓可不多,本是小姓,出门在外,自是一家,互相照拂也是应该,往后有暇,多来走动才是,我的家宅,也好打听,与王相公家宅在一处,倒也方便,无事啊,也往王相公家宅里坐坐,一举两得啊……苏学士如此之才,来日岂能不是前程远大?”

梁师成越说越是起劲,不免也是个拿捏。

朝堂之事,他自是拿捏得住。

苏武点头:“只待忙得此番献俘校阅之事,定来拜会!”

“哈哈……好好好,难怪童枢密如此看重于你,真是世间少见之良才!”梁师成只管来夸。

苏武此时所念,得走,得赶紧离京!干完活,就离京。

每天周旋于这些人这些事,每天陪着笑脸,说着谄媚,不是苏武不能接受笑脸谄媚,而是苏武接受不了这些人。

但凡换个人来,换个顶天立地的人来,谄媚与笑脸,又何妨?乃至也能发自内心来说来笑。

但在屎坑里,一定不能多待。

只待出得左掖门,苏武才感觉一身轻松,只待范云牵来了马,上马之后,苏武才觉得鼻子里呼吸的空气都新鲜不少。

自去办差,做事,做实事,苏武才身心舒畅。

往城外去,巡查一下诸部情况,军中粮草供应如何,各部军汉心情心态如何……

还是军汉们可爱!

只待忙忙碌碌大半天,再回城,在枢密院里处理一些公文,回家去。

明日,方腊就到,后天,诸般庆典就要开始。

苏武就可以想办法出京了……也回家去看看。

只待苏武走到家门口,便又遇到那个王家小厮,那小厮似也等了许久,上前来拜,不免又是一封书信。

苏武拆开了看,李姐发怒了!

为何?只因为苏武敷衍,学术上敷衍人,如何能忍?

就看其中言辞,说什么李大家的诗词便是大道,旁人皆是小道,李怼怼如何能忍这种话语?

当然,怼人是怼人,却又是一番引经据典,长篇大论,有理有节。

就是要苏武从内心深处里,反思自己,认识错误,改过自新。

看得苏武一个头两个大,这么不好打发的吗?

苏武看罢书信,抬手一挥:“你回去吧,明早再来,就说我今夜当痛定思痛,痛改前非,便是一夜无眠,也当深刻反省,洗心革面,认真回信以表心中惭愧之深。”

“拜苏学士!”小厮转身去。

当然,苏武还是没当回事,李姐牛逼,让李姐多骂骂,能让李姐骂的人,哪个不是名传千古之辈?

什么晏殊、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曾巩、秦观、黄庭坚、柳永……哪个不挨李姐的怼?

什么唐宋八大家,李姐正眼都不带瞧他们的……

怼,尽管怼!

不怼不是李清照!人送外号李怼怼!

最好写诗填词来怼,如此,苏武就是大宋文坛有一号的人物了!

(兄弟们,今天挨李姐骂了吗?)